在GDP排行榜中,天河区总量继续领跑,南沙区增速仍最快 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顾问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 炯 广州市简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丁 力 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韩志鹏 广州市政协委员 林 江 中大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 彭 澎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省体改会副会长、市社科院研究员 丘海雄 中大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沈 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王则楚 广东省政府参事 杨 魁 广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袁奇峰 中大教授、博导,著名城市规划师 张志安 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周玉忠 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郑方辉 华工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 近日,2015年广州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政情通报会召开,市长陈建华通报称,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增幅为8.3%。那么,广州市11个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新快报记者近日梳理发现,根据各区公布的今年1月至9月经济数据,共有5个区的GDP超过千亿元。其中,今年9月1日正式挂牌的新黄埔区以2167.6亿元力压越秀、番禺、白云三区,位居天河区之后排名全市第二。而上半年以14.1%的GDP增速领跑全市的南沙区仍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该区的GDP增速(今年1月至9月的GDP与去年同期相比得出的增速,下同)为13.7%,继续领跑,该区也是全市唯一一个GDP增速超过10%的区。 GDP总量超千亿元的 有5个区 新快报记者梳理各区数据发现,广州11区中,天河区的GDP总量位列各区最高,达到2418.72亿元,比第二名的新黄埔区高出约251亿元。而由原萝岗区和原黄埔区合并而成的新黄埔区一举超过越秀区排名第二,该区的GDP总量为2167.6亿元。 排名第三的越秀区的GDP总量为2014.46亿元,仅比新黄埔区少153亿元左右,仍保持着强大的经济能力。排名第四和第五位的是番禺区和白云区,其GDP总量分别为1133.66亿元和1090.419亿元。 以上5区的GDP总量均超过1000亿元,5区GDP总量总和为8824.63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67.97%。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GDP总量最高的天河区,在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采取各项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该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拉动作用开始凸显,移动互联网、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企业集聚效应突出,1月至9月新增企业2.3万户,全市排名第一。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3302户,同比增长40%,5000万元以上452户,同比增长63%。 增速达两位数的 只有南沙区 在GDP增速方面,南沙区仍保持着今年上半年时的高速增长势头,该区的增速为13.7%,位列全市11区中的第一位,该区也是全市唯一一个GDP增速达到两位数的区。另外10区中,天河区、海珠区和番禺区的GDP增速都超过或追平了广州市的GDP平均增速8.3%。 GDP增速相对较慢的区是荔湾区和从化区,此二区的GDP增速均为6.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也能看出门道-- 新黄埔区实力强大 两项数据均排第一 除了各区GDP相关数据外,各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值得关注。 广州市11区今年1月至9月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新黄埔区以5298.46亿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南沙区要多出3235.89亿元。而花都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为1437.26亿元,排名第三,略高于排名第四的番禺区。番禺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275.13亿元。 算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110.41亿元的天河区和1060.34的增城区,广州市11区中共有6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GDP总量排名第三的越秀区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上则为全市相对最低,该区以27.03亿元位列最后一名。 在广州市各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方面,新黄埔区也以502.79亿元位列第一,超出排名第二的海珠区50.93亿元。排名第三的番禺区为415.06亿元,天河区和南沙区则分别以396.83亿元和357.83亿元位列第四名和第五名。 此两项数据中,新黄埔区均排名全市第一,原萝岗区和原黄埔区合并之后所展现出的强大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可见一斑。 作者:廖颖谊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